近期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指出,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极端高温及降水天气增多。
当人们听到“气候变化”一词时,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一只站在北极圈某座逐渐消融冰山上的北极熊。然而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他们的生活也会造成影响:户外工作者暴露在高温下的几率不断增加,空气中升高的花粉浓度会加剧哮喘发作,以及罹患莱姆病或其他虫媒疾病的风险也会上升。
对此,身为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和理学硕士的Renee N. Salas医生,希望公众能认识到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并明确气温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医疗负担。
“我的最终目标是:当人们提及气候变化,首先想到的是空气中升高的花粉浓度会诱发孩子的哮喘,而不是冰山上的北极熊。冰山上的北极熊不能使人们切身体会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无法提高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
Salas博士是麻省总医院的急诊内科医生及研究人员,同时也任职于哈佛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作为临床医师,她着力于帮助患者理解气候变化给他们身体带来的影响。在她的研究中,Salas将大型健康数据库中的信息与气候变化下各条暴露途径建立联系,明确气候变化对急诊科和医院应用、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整体医疗成本的影响。
气候变化造成的地方性影响
Salas在一些临床案例中切身地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包括高温工作者、因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花粉浓度上升而诱发哮喘的患者,以及因高温而加剧精神健康问题的患者等。与此同时,她还发现罹患虫媒疾病的风险越来越高。
Salas指出,另一个有可能导致医疗成本增加的因素是人口流动。当人们从受恶劣天气影响的家园搬离到新的住处时,也给本就面临饱和困境的当地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更大压力。站在医院和医疗卫生体系的角度,Salas希望定位到最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的患者人群,帮助医疗人员提前做好应对紧急需要大量医疗资源状况的准备。
“生态焦虑” 和促使改变的力量
Salas也承认,有时面对像 “气候变化” 这样具有长远影响的课题会令人感到畏惧,从而产生人们所说的 “生态焦虑” ,但这也有助于促使她努力去做出改变。
“气候变化既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挑战,又是我们最大的机会,” Salas说到, “在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机会和责任立即去采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地球上所有人的健康状况。当我在思考应该如何度过我的一天以及什么样的事业值得我为之奉献时,我想不出比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挑战更重要的事情。”
关于麻省总医院
麻省总医院成立于1811年,是哈佛医学院最初设立的且规模最大的教学医院。麻省总医院研究所是全美最大的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机构,下设艾滋病毒/艾滋病、心血管研究、癌症、计算及整合生物学、皮肤生物学、基因组医学、医学成像、神经退行性疾病、再生医学,生殖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光学医学和移植生物学等主要研究中心。据2015年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发布的数据,麻省总医院是在顶尖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医疗机构。2018年8月,麻省总医院再次荣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最佳医院” 排行榜中的荣誉榜(全美共20家医院进入荣誉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