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烦恼是一块蛋糕解决不了的。
假如一块不可,那就两块?
确实,心境欠好的时分,许多人都喜欢吃一点甜食,还有人说,日子这么苦,只需甜食才干让自己高兴起来。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好吃的东西那么多,为什么会偏偏挑选甜食呢?糖真的能够带来高兴吗?
严酷的现实是,一块蛋糕解决不了的烦恼,或许两块也不可……
但一顿辣火锅能够!
图片来历:站酷海洛构思
糖吃得再多,都不会带来高兴
其实,不高兴时想吃糖,或许并不是因为所谓的「吃糖会带来高兴」,而是糖「绑架」了你的大脑,让你不断发生「好想吃糖」的愿望。
研讨标明,当吃到许多糖和脂肪的混合物,比方饼干、蛋糕、冰激凌的时分,大脑会排泄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
而一些关于多巴胺的研讨显现,它首要作用于人的奖赏体系,让人发生愿望,一同猜测奖赏,然后辅导举动。
是的,尽管一直以来咱们都把「多巴胺」视作高兴的代名词,但实际上,现在并没有研讨标明多巴胺和愉悦、高兴的感觉直接相关。
也便是说,甜食尽管会影响多巴胺的排泄,但并不能带来真实高兴的感触。
它仅仅能够激活大脑内的奖赏体系,让你发生对糖的巴望并为之支付举动。
图片来历:站酷海洛构思
举个比方,昏昏欲睡的下午,你正为作业烦恼。这个时分,大脑想起了前次喝到奶茶时的感觉,它期望再次得到这种奖赏。
所以,大脑发出了「好想喝奶茶」的信号,并促进你翻开手机,点下了一杯奶茶。
就这样,多巴胺圆满完成了使命。这种奖赏回路也不断被强化,促进你在下次做出相同的挑选。
看到这儿,你或许会觉得,不高兴时吃点糖也没什么,就当满意口腹之欲了嘛。不过……
一不高兴就吃糖,或许会上瘾
正如前面说到的,糖能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体系,让你越吃越想吃,也因而有人把糖比作可卡因这类会使人上瘾的物质。
尽管糖并不会像药物相同发生显着的「戒断反响」,但它具有一些让人上瘾的条件:比方下降自控才干,发生激烈的巴望感,会不计后果地持续食用等等。
也便是说,假如不高兴时习气了吃甜食,或许就很难再停下来,乃至一段时刻后,为了满意不断提高的愿望,还需求吃掉更多的甜食才干到达意图。
就这样,咱们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甜,逐渐构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终究掉进这个「甜美的圈套」。
「甜美的圈套」
图片来历:作者手绘
一旦掉进去,受害的将是咱们的整个身体。
除了肉眼可见的体重上升和皮肤变差,摄入过多的糖还会添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乃至多种癌症的危险。还有研讨显现,摄入过多的糖会导致回忆功用和学习才干的下降。
细心想想,吃糖尽管带来了一时的满意,但时刻久了,一看到肚子上的肉、脸上的痘痘,乃至觉得自己变笨了,你还高兴得起来吗?
不过,已然吃糖没用又伤身,那不高兴了应该怎么办?
当当当当,真实的终极大招其实是……
吃辣,才干让你高兴起来
是的,你没看错。两块蛋糕都解决不了的烦恼,一顿辣火锅或许能够。
当咱们吃到辣椒的时分,味蕾会感触到影响,发生痛苦感。为了缓解这种痛苦,大脑就会出排泄「内啡肽」,而这种物质除了能够限制痛苦,还能帮咱们感触高兴、缓解压力。
「无辣不欢」便是这个道理。
图片来历:站酷海洛构思
比较于糖,辣对身体的损伤要小许多。当然,条件是不要配合着重油重盐。
不过,假如你不太能吃辣,或许真的特别想吃糖,天然也不是不能够。作为惨痛日子里仅有的一点点甜,吃糖的权力当然不该该被掠夺。
所以,今日还特意为咱们预备了下面几条吃糖的主张。
1. 想吃糖的时分,能够用生果来替代
有些生果很甜,但含糖量并不高,比方西瓜、葡萄、草莓,含糖量都不超越 10%。
并且,生果这些天然食物中的糖要比蛋糕、奶茶中的游离糖健康得多,能够定心吃。
2. 甜食挑选有技巧
甜食当然是能够吃的,不过在挑选的时分,需求留意一下。
尽量买一些低糖低钠、使用食物自身甜味的零食,解解馋就行了。加工程度低的生果干、燕麦片、酸奶都是不错的挑选。
图片来历:站酷海洛构思
3.和朋友一同共享甜食
这是一道简略的数学题:一桶爆米花,一个人吃,大约会摄入 500 大卡的热量。可假如三个人一同吃,每个人平均会摄入多少呢?
大约只需不到 170 大卡。
吃甜食时和他人共享,就会让自己悄咪咪地少摄入许多热量。更重要的是,和朋友们边吃边聊,才真实有利于缓解压力,改进心境。
好朋友,当然要终身一同胖。
4.运动完之后再吃糖
适度运动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心境欠好的时分,跑跑步、打打球都是不错的挑选。
运动完之后,能够给自己奖赏一点甜食,究竟运动耗费了热量,这样一天摄入的卡路里也不会超支太多。并且只需留意操控总量,好吃的甜食也能协助构成规则运动的习气。
看到了吧,心境欠好的时分,除了一味地吃蛋糕奶茶巧克力,还有许多许多种挑选。
吃甜食并不能让你真实高兴起来,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次就别想着只靠甜食来调理心境啦。
本文经由 康奈尔大学神经生物与行为学博士研讨生 陈睿东审阅
- 参考文献 -
[1]Wiss David A., Avena Nicole, Rada Pedro. (2018) .Sugar Addiction: From Evolution to Revolution.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9:545
[2]Schultz, W., Dayan, P., & Montague, P. R. (1997). A neural substrate of prediction and reward. Science, 275(5306), 1593–9.
[3]George A. Bray.(2016). Is Sugar Addictive?. Diabetes, 65 (7) ,1797-1799.
[4]Agrawal, R. and Gomez‐Pinilla, F. (2012),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brain: deficiency in omega‐3 fatty acid exacerbates dysfunctions in insulin receptor signalling and cognition.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0: 2485-2499.
[5]Lee, J. S., Kim, S. G., Kim, H. K., Baek, S. Y., & Kim, C. M. (2012). Acute effects of capsaicin on proopioimelanocortin mRNA levels in the arcuate nucleus of Sprague-Dawley rats. Psychiatry investigation, 9(2), 187-90.
责编:散装麻雀
作者:CC
封面图来历:站酷海洛构思图库
觉得涨姿态,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