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三三
来源:正和岛
这世上谁的钱最好赚?
很多人会说:当然是女人和小孩了。
其实不然。近日,钱江晚报报道了浙江杭州92岁梁奶奶 17年买了200多万保健品的新闻,让人意想不到,保健品居然能花费几百万?
梁奶奶和老伴俩人退休金一个月有1.5万,几乎月月光,有时一个月甚至要花七八万,都干什么了呢?全都拿来换成一箱箱的保健品了。
从2002年开始,17年内,梁奶奶为了买保健品,不仅花光了自己和老伴所有退休金,还把股市赚的七八十万也搭进去了,现在还欠保健品经销商好几万。
像梁奶奶这样的为保健品投入大量财力的老人不在少数。
为什么慢慢的变多的老人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和家人吵得天翻地覆也要买保健品?如果家里老人沉迷购买保健品,作为子女该怎么做?
今天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01.
案例触目惊心,众多老人花光积蓄难逃保健品圈套
案例一:疯狂迷信保健品,5年花掉300万
81岁的汤老伯,疯狂迷信保健品,家里堆满了保健品和保健器械,5年为此花掉300万积蓄。
然而,在花光300万积蓄之后,汤老伯为了继续买保健品竟然要卖掉房子,在国外工作的儿子特意为此事回国劝阻,但是绝对没用。
案例二:保健品当饭吃,3年花掉32万
浙江嘉兴70多岁的老太太,丢10块钱都要懊悔好几天,并且张贴寻钱启示,然而在迷恋上购买保健品后,老太太不再吃药,就吃保健品,荤菜也不买,家里要装修也不同意,就为了省钱买更多保健品。
三年,老太太花了32万,花到连过年的钱都没有,邻居说,有一年过年,老太太还是找别人借了500块钱。
案例三:被保健品骗走近10万,老人跳海自杀
从河南到青岛帮女儿带娃的陈姓老人,在被保健品推销人员瞄上后,先是拿出六万余元的保健品钱,推销员承诺可以让老人和老伴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旅游,但一直没有兑现。
第二次,保健品公司又骗取老人3万元,还让老人瞒着家人,连发票都没有。
后来老人去旅游公司咨询旅游相关信息,恍然大悟被保健品公司骗了,前后9万块,发票也没有,找不到一点儿证据,钱是要不回来了。
得知真相后,老人跳海自杀了,留下遗书:
“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欠(歉)……的的确确对不起大家……”
“让我拿着近4年来的近10万元钱在黄泉路上实现旅游梦吧。”
案例四:听免费讲座,3个月花光18万
元亮每个月都会把工资存到父母卡里,作为以后结婚的储蓄,两年下来存了将近20万。
元亮的父亲在一次散步时听了某生物科技公司的免费讲座,开始在该公司购买一款据说国家领导人都在吃的保健品。
3个月左右,元亮的父亲只是购买保健品就花了18万,将元亮2年多的积蓄花完。
元亮得知整个事情后想去找那家公司,可是那家公司早已人物楼空。
此类的案件数不胜数。2018年,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里面透露了一组数据:光在2018年,公安部就破获保健品诈骗案件超过3000起,抓获嫌疑犯1900多人,追赃挽损1.4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仍在调查的案件、还未被举报、发现的案件。
根据《慈善公益报》的调查: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者占了五成以上。
在我国,慢慢的变多的老年人陷入保健品骗局中却不自知。
02.
一个关键的问题,保健品有用吗?
我们不禁好奇,那么多老人花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一堆的保健品,真的有效果吗?
某大品牌保健代理商曾这么解释保健品的作用:“不吹不黑,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保健品都有两个特性:一是没毒,二是没用。”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就保健品的效果展开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
2018年5月份时候,网易的“人间”工作室曾发布了一篇文章《我是如何骗老年人买保健品的》,这篇文章就是曾在保健品诈骗公司工作过的人员的一些经历和切身感受。
文章中提到,卖给老人们的保健品的标准:冬虫夏草含量都很低,玉石睡不死人。
《人民日报》也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文章提到:说得很明确,时间,目前为止;地点,在中国生产;对象,所有保健品;结论: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卖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价格之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
所以,保健品多指保健食品,是食品,而非药物,没有一点治疗效果。
03.
“保健品推销员比孩子强,
沟通太少,孩子连骗也不愿骗我们”
一家保健品销售员曾说:“我们这边的老客户,就算你卖一泡狗屎,他们都会心甘情愿去买。”
老人们为何会如此的心甘情愿被骗?
有一个关于保健品骗局的街头采访,揭露了一些真相:
“我知道,有时候是骗人的,但是我觉得他们(保健品推销员)说话挺贴心的,所以我就能接受他的这个保健品。”
“总比孩子强,孩子好像是跟我们沟通太少了。连骗我们,他也不去骗。”
“推销员对我很好,不买的话过意不去。”
听上去是不是很扎心?但事实确实是这样。
种种迹象表明,愿意为保健品买单的老人大多有一个共性:非常孤独。
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为了工作、学习不得不背井离乡甚至远居海外,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过多的去关注老人们的想法、生活,很多老人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什么事也总是能瞒就瞒着,误入骗局也不一定能意识到,或者说有的稍微清醒地老人即便知道保健品没什么用,但是因为和儿女沟通少,对于推销人员的嘘寒问暖也心甘情愿买单,因为那些推销人员好歹能带给他们一些温暖,能有一个人愿意花时间听他们说话。
2019年国家统计局披露我国最新的老年人口数据: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
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根据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趋势,对未来三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预测数据为:201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727万;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603万;2021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521万;2022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将比2021年多一倍!
在未来,留守老人必定会慢慢的多,如果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或有慢慢的变多的老人为没有什么特别效果的保健品花钱。
很多老人大量购买保健品,一方面是对健康的极度渴望,但更大的一部分原因或许还是花钱买陪伴,买感情,其说老人们是在为健康买单,不如说他们是在为孤独买单。
04.
老人被骗,儿女要这样做
每当有老人被骗买了一大堆保健品,很多子女发现后就会跳出来指责,甚至说父母老糊涂。
事情显然已经发生了,指责又有什么用?不仅会严重伤害亲情关系,有时候还会造成物极必反,你越是反对,老人越是坚持要买的状况。
当发现老人被骗后,儿女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指责,而是应该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考虑为什么老人会被骗,接下来该如何解决。
心理学上有个“ 戈培尔效应”,就是说: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如果老人非要买,就通过正规渠道帮他们挑选一些安全的、有质量保障的,能力范围内顺着老人们的心情来,好的心理暗示或许对健康也是有益的。
其次,多陪陪老人,别让销售员钻了空子。
孝顺不是说满足所有物质需求,其实精神上的陪伴更加重要。假如没有时间经常陪伴在身边,多打一些电话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关于他们的最新消息,甚至不妨对他们提出一些要求,尽可能的多一些沟通交流。
毕竟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比骗子更可怕的,是老人的寂寞。
参考资料:
《每年2000亿保健品骗光老人的钱:比骗子更可怕的,是不被需要》 王耳朵先生
《售价3980,进价仅80元!保健品背后的老年人健康焦虑和情感空缺》 有道热点
《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之一》 国馆
《2000 亿暴利保健品,正在掏空中国老人”》 末那大叔
《“3个月,我爸买保健品花了18万!” | 猖狂的老人诈骗地下产业链》 阿何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