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里谁都瞧不起的穷小子,到身家过百万的大老板;从被原生家庭之痛困扰许久的迷茫少年,到带领全家人一起致富的“主心骨”、“顶梁柱”;从公认的“硬核”学霸,到下半身失去知觉的病危患者;从患癌初期的绝望、彷徨,到殊死抗争后的浴火重生,继续书写精彩人生……刘长旭的生命角色几经转换,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也绽放出最耀眼夺目的光芒。
祸不单行,不幸农村小伙被癌症“选中”
2007年10月份,19岁的刘长旭被7家三甲医院确诊为鼻咽癌三期。在这之前,命运已经给这个不幸的农村男孩制造了太多的磨难和苦痛:
至孝的父亲因为爷爷的去世打击太大,沉迷于赌博,不久就输得家徒四壁。在刘长旭6岁的时候,善良的母亲为了劝诫父亲,不惜亲手切掉了自己的手指,但面对妻子的付出和感化,父亲还是没有一丝悔改。
偶尔母亲和父亲闹矛盾去娘家住两天,家里只剩下刘长旭和年迈的奶奶还有妹妹刘长颖。7,8岁的刘长旭不得不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不仅要读书、还要照顾奶奶和妹妹的饮食,喂养家里的牲畜,虽然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他每天还是要遭受来自村民的各种嘲讽和议论。在那个山村的土房里,一个懵懂的孩子每天都经历这“风雨”的洗礼。然而却不知他的人生还有着一次更大的考验正在慢慢接近。
到了他17岁的时候,父亲有了很大的改变,家里的生活也变得很是和美,为了改变自己和全家的命运,天生好强的刘长旭拼了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2007年还取得了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但就是这样一个从小饱受苦难磨砺、自强不息的农村少年,在生活刚刚出现起色、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再次被命运摆了一道,癌症晚期!!!“刚确诊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了,自己关在屋里一天一夜。但后来我想明白了,我没有资格死,我这辈子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我必须得使劲活着!”
漫漫抗癌路,痛但充满期望
2007年底,刘长旭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治疗,“那时候我们对癌症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只要是三甲医院就能治,现在想想当时的做法其实挺不明智的。”
2008年2月份,病情得到一定缓解的刘长旭以为自己的癌症治好了,于是高兴的回到了学校,因为和别人拉开了进度,不得已每天都是坐在地上自学偷偷的追赶,只用了三个晚自习的时间,在一次数学的概率学抽考的时候又考了一次第一名。但这种死里逃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一个月之后他的病情恶化了。在北京301医院进行了全身骨扫描之后,医生告诉他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整个盆骨和大腿,“那年夏天正好是奥运会,我在301医院进行了6次化疗,但遗憾的是,这次治疗过程仅仅只是维持,并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2008年11月28号,身体情况已经极度恶化的刘长旭被推进了天津肿瘤医院。这次他遇到了两个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王佩国主任和袁志勇主任,治疗过程中,医院给他下了三次病危通知, “看到我当时的情况,我爸把棺材的钱都给我准备好了,家里的亲戚也来劝我,让我放弃治疗。但我当时想,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了我,我也不能抛弃自己。所以那段时间不管多疼、多难受,我一直很配合治疗,希望奇迹能出现!”
为生存再上战场,终遇曙光
在天津肿瘤医院接受了局部放射治疗和周期性的化疗后,刘长旭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2010年4月份,他的病情再次恶化,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第三四节胸椎上,导致他的胸部以下丧失了知觉,完全不能走路,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父亲母亲在家都是抱着电话睡觉,每次我给他们打电话响铃都不会超过三下。”
为了生存,刘长旭再次来到天津肿瘤医院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一次,命运之神终于为这个不幸的男生带来了希望。在这次治疗过程中,刘长旭认识了天津肿瘤医院射波刀中心主任袁智勇教授,并在他和王佩国主任的建议下进行了6次射波刀治疗,“每一次治疗的40多分钟里,我都像上战场一样,想着自己一定要赢,我残了可以,可我不能瘫!”
惊人的意志加上先进的治疗手段,为刘长旭带来了好消息——6次射波刀治疗完成后,他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不仅恢复了行走和语言能力,整个身体及精神状况也明显改善,“确诊将近3年,我第一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从2010-2012年,刘长旭的癌症又发生过数次转移,遍布身体三个系统十余处部位,但在放疗和化疗两种治疗方式的配合下,每处转移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2012年6月份,刘长旭终于结束了长达5年的治疗过程,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经过短暂的休养之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帮助父亲的事业上,当年就盖上了新房子。父亲成了市里的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母亲早年间就是当地的三八红旗手,当年那个走在村里总会担心被人指指点点的小男孩,和父亲一样成为了当地知名的小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刘长旭始终面带笑容,这让人很难想象他曾经经历过那么多苦难和磨砺。或许正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人生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磕破头也要走到南墙,想明白这点之后,就没什么可害怕、可抱怨了。”回望刘长旭的成长史和抗癌史,充满了爱,充满了挫折和坚韧,我们希望他的经历能带给其他癌症患者一些激励和启示,帮助更多人在疾病与绝望中,找到新生与痊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