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健康产业网 > 新闻 > 文章

陆骊工教授肝愿同行抗疫不忘肝癌患者全程办理

2020-04-09 21:40:34  阅读:3477+ 作者:责任编辑NO。魏云龙0298

目前,随着国外确诊病例数不断攀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重点已转为管控输入性病例的巨大风险。公立医院作为一个无法完全避免公众聚集的场所,不得不严阵以待,迎接“二次过草地”的挑战。当前,介入治疗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在全国人民“抓抗疫,促生产”的背景下,介入医护技从业人员如何在疫情期间坚持患者救治,同时做好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急救一线人员的防护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此,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策划,GE药业支持的“威视心语,迎刃而介”系列专访项目应运而生,邀请心内科、介入诊疗领域知名专家参与访谈,分享经验。本期我们有幸采访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院长陆骊工教授,分享新形势下,逐渐常态化开展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心得,以期给予临床以实践与理论的借鉴。

访谈视频

疫情新形势下,仍然要竖好行为屏障这道“软”防火墙

陆骊工院长: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积极作为、坚强有力的防控管理下,国内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在目前境外输入性和输入关联性病例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各级的防护工作依然不能松懈。珠海市介入诊疗中心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介入诊疗中心之一,业务范围涵盖了心脏周围血管、肿瘤以及神经介入领域,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因此,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与日常诊疗工作需要两手都要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医务人员疫情防控的意识,坚决杜绝思想懈怠及玩忽职守等情况发生。实行严格的科主任负责制和护士长负责制,务必做到医务人员零感染,杜绝院内的交叉感染。第二,根据国家及广东省疫情防控文件,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防控指引,督促医务人员掌握实时的防控知识。例如通过微信平台等媒介,每周组织2~3次新冠防控相关知识考试,定期或不定期由院感科等有关部门组织医务人员考核,内容涉及清洁卫生、防护技术操作规范、新冠肺炎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各项工作流程等,让医护人员操作时有章可循,避免发生感染。第三,根据介入诊疗中心的特点,目前中心实施介入手术与介入病房分区管理,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分级管理,并制定严格的入院筛查标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必须排除疑似后方可手术;而对于需要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在没有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可能之前,手术医生至少要在二级防护条件下,并于专用介入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术后患者转入隔离病区等待检测结果,待排除感染后方可转入普通病房治疗。第四,对一线临床医生也要加强心理辅导,降低他们的恐慌情绪。我们要坚定新冠疫情可防可控,在做好医务人员防护的同时能够积极救治广大患者。

针对不同患者分层管理,严守入口关

陆骊工院长:在疫情期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包括:所有收入院的患者必须经过预检、分诊、初筛后方可进入门诊诊间,杜绝患者直接进入病房就诊;门诊医生接诊后,需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是否发热、有没有呼吸道症状,并认真填写新冠肺炎的筛查登记表并存档。确定需要入院的患者,需要门诊完善血常规及核酸检测。如两项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可开具入院证明;对于有破裂出血或者消道出血的感染患者,如需急诊手术,则由手术医生在二级防护下进行手术,术后转入新冠肺炎诊治专区,待排除疑似后经专科继续诊疗。

对于稳定期的患者,我们建议延期入院,居家隔离管理。建议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室内每天通风2~3次,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特别强调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在家坚持体温监测。当出现发热或者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

坚守者,把脉"疫"线,展现责任担当

陆骊工院长:医院作为不可避免公众聚集的场所,作为院领导,需要从多个环节制定疫情防控措施,与全院共担使命,绷紧神经,不放过防控“隐患”。首先,要控制传染源,守住的第一道防线。通过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把可疑患者控制在第1关,快速识别出来。其次,要管理好四类人: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管理;严禁患者外出;开展针对工程人员的培训并做好健康管理;管理好院外人员,如陪护/探视人员、外卖或快递人员严禁随意出入医院,隔断潜在的传播风险。第三,强化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管理。所有就诊患者必须要询问流行病学史。住院患者在住院前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切断传播途径;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的岗位风险做好个人防护。针对新冠病毒传播的两个主要途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最关键的是戴口罩和保持卫生。最后,要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保护好医务人员,合理制定排班表,使医务人员劳逸结合,并提供心理疏导;保护好就诊患者,避免门急诊人群聚集。

对肝癌患者始终要强调全程管理的重要性

陆骊工院长: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手术前要明确诊断,根据最新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的建议,明确分期后再进行相应治疗。另外,在人体脏器中,肝脏的供血最丰富,因此肝癌患者非常容易发生肝内肿瘤细胞的播散及肝外转移,进而增加复发风险。因此,治疗后的随访对肝癌患者而言,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问题。假如没有规律的随诊,则复发转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均将大大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品质。从肝癌全程管理的角度来看,有效管理患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临床中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引入第三方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行随访跟进,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全程管理效率,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并可以收集更多有效的随访数据,利于医生后续针对病情做多元化的分析,为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围术期针对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介入治疗前,医生需要针对肿瘤的大小、并发症情况(如发热、呕吐、肝功能受损等)、术后的复发风险,及由于对比剂的使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选择正真适合患者的造影剂,合适患者的栓塞药物以及栓塞的颗粒等,为患者带来最大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手术风险。在TACE治疗后,积极关注患者的全程管理,密切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如果出现并发症,则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在术后随访中,则要针对在患者肝功能和整体的免疫状态的保护上下功夫。

陆院长在介入治疗中

对比剂的选择应与介入治疗的最终目标相一致

陆骊工院长:对比剂是在介入治疗中是不可或缺的媒介,介入医生通过对比剂的显影看到肿瘤显色,才能够有效的栓塞靶病灶。我们大家都知道,肾脏终点事件是对比剂相关的重要临床终点事件。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是介入治疗中最常面临的挑战之一。相比无CI-AKI的患者,发生CI-AKI患者的死亡、出血、心肌梗死发生率更高。相比次高渗对比剂,原研等渗对比剂可显著降低高风险患者的CI-AKI的发生率,因此,临床实践中推荐选择优质的等渗对比剂,减少对比剂给患者带来的肾损伤,并加强围手术期水化管理,方可有效降低CI-AKI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局部与系统治疗协同配合是肝癌未来综合治疗发展趋势

陆骊工院长:介入治疗仍然是当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如何实现以最微创、精准、安全和高效的介入方式,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是当前肝癌介入治疗的热点话题。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在传统TACE治疗基础上结合多种消融手段(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球囊消融等)来治疗肿瘤的复发病灶,或采用碘125放射性粒子种植的方式对肿瘤组织进行局部的持续性杀伤,以及TACE联合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等新方法不断涌现,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未来任何单一的治疗手段,对不能完全根治的肝癌的效果都是有限的。多学科的联合治疗模式无疑是目前以及未来肝癌治疗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综合治疗代表了肝癌治疗的总体发展的新趋势。综合治疗对提高肝癌的总体疗效、减少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肝癌治疗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的课题方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