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健康产业网 > 新闻 > 文章

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2021北京医学创新与转化大会隆重召开

2021-10-18 15:56:30  阅读:31198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着力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10月16日,由北京医学会主办的2021北京医学创新与转化大会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医疗界的专家、企业、科研院校、媒体等400余人现场参与了本次大会,开幕式主论坛线上直播观看总量再创新高。

本次会议以创新、转化、融合、发展为主题,会议共设一个主会场,十个分会场。上午的主会场分为院士论坛、专家主题报告、新冠专题研讨等三个版块,董家鸿院士、王松灵院士等专家围绕智慧健康、新冠肺炎研究等话题开展了深入研讨。同期开展了对医学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涉及医院60余家,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均超过以往。未来还将积极推动优质项目推进和落地,真正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技术和产品。

下午的普外科、心血管、数字医学、口腔、骨科、介入医学、胸外科、整形医美、泌尿外科、科研管理等十个分会场,各专业的专家学者与科技企业、金融投资机构人员分别围绕本专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共话创新转化,碰撞思想火花。在本届大会新增的科研管理分会场上,与会嘉宾现场见证了“北京市研究型病房建设模式研究项目”的正式启动。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创新转化

在会议开幕式中,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科协、北大医学部等机构领导围绕医学创新转化这个共同话题,从本机构工作职责出发,介绍了目前的医学创新转化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的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有生命健康、脑科学等领域;在集中优势资源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中,有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等技术。这些都表明,医学创新迫在眉睫,意义重大。创新的目标是发展。国家和北京市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只有将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才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北京医学会具有良好的人才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通过开展北京医学科技奖评选、建设创新转化平台等多项举措,为好的创新项目提供展示、交流、转化的机会,进一步释放医学科技人员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巨大潜能,让资金、项目、人才等创新资源充分活跃起来。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李五四指出,当前我国医学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成果转化生态体系逐渐成熟,成果转化政策逐渐完善,但在创新与转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希望医疗科技工作者、医疗机构、学协会、科技企业等要以大局观谋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合作观谋发展,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高效稳定的联系渠道和协作平台;以国际观谋实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医学的时代强音。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昂介绍了北京地区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工作进展,并表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目前正在着力开展智慧医疗平台建设。此外他还表示,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有效发明专利共454件,已经成功转化包括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内的多项成果,总转化额超过亿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此次中关村论坛中也顺利签约,实现成果转化总额一千万元人民币。北京地坛医院中药治疗创新项目转化达两千万元。

北大医学部副主任张宁表示,本届大会对进一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他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十三五期间提出的“北大医学”的概念,并表示北京大学今后将依托于国家政策的优势,努力形成科技创新面和转化面的双轮驱动。

北京市科协学会部部长李金涛在讲话中谈到,期待此次会议能够以科技创新推动医学科技发展,以产学研融合提升健康产业创新能力。希望北京医学会继续以首都卫生事业发展为统领,团结引领首都医务工作者,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进一步依托专家优势,整合跨地区、跨学科的高端智库人才与资源,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突破时间、空间的制约,带动周边省市医学科技社团共同发展进步。

围绕行业热点引领医学创新

在上午的主会场,董家鸿院士、王松灵院士、马长生教授、王卫东教授、童朝晖教授、余文周教授等分别作了题为《智慧健康医疗生态体系发展战略》《从口腔走向全身的健康使者——硝酸盐》《心律失常相关医疗器械的发展现状》《肿瘤微创消融智能机器人发展态势》《新冠疫情与呼吸危重症学科建设思考》《疫苗研发与免疫服务创新——新冠病毒疫苗应用启示》的主题报告,围绕智慧医疗、新冠肺炎技术创新等开展了深入研讨,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高级医学事务总监姚欣向与会者介绍了医药研发创新的历程和展望。

董家鸿院士在演讲中指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重塑以全民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深化医疗改革的迫切要务。智慧医疗是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同时又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策略和路径。

王松灵院士在演讲中指出,硝酸盐在应激状态下的胃肠保护、减肥、预防骨质疏松,以及口腔和胃肠的微生物调节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发现腮腺是转移硝酸盐的关键器官。他透露,采用缓释纳米技术,可将硝酸盐和VC按照一定比例形成新的体系,并有望在口腔医学领域研发一款用于全身疾病防治的药物。

马长生教授在演讲中分享了数据预测:“目前中国有上千万房颤病人,未来该数字会达到2000万。”他还透露,我国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即将在苏州上市。王卫东教授在演讲中提到,在介入里面尚无很好的规划手段,所以介入规划比其他的治疗规划或者治疗计划更为复杂。童朝晖教授谈到新冠肺炎的变异时表示:“变异其实没有什么可怕,所有病毒都变异,流感也变异,流感变异比新冠还快。”余文周教授的发言则包括疫苗研发、新冠疫苗研发的进展以及新冠疫苗机制的创新和应用三个方面。他认为,新冠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我们下一步要推第三针和二童的接种,希望能尽快地把新冠全体免疫接种好,更好地预防新冠疫情。”

下午的十个分会场,内容包括主题演讲、互动讨论、现场提问、政策解读、产品推介等多个板块。来自普通外科、心血管、数字医学、口腔、骨科、介入、胸外科、泌尿外科、科研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创新转化,碰撞思想火花。数百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药企业及金融投资机构的人员也参加了各个会场中的讨论。

在本届北京医学创新与转化大会上,有创新价值的项目能够被展示,有创新潜质的人才能够发掘,有创新能力企业能够被联络,产学研三方建立起紧密连接。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于进一步推进北京乃至全国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具有积极、正面的重要意义。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