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诊百病 一心医世人
众所周知,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所谓“望闻问切”,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中医四诊之诊脉,是中医国宝库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传奇技术,来自天津市蓟县出头岭镇中医世家的汪双祥医师,精研《黄帝内经》的三部须教指下明的基础上,综合清代张石顽的32脉、李濒胡的27脉、陈修圆的28脉,自创出43脉象诊病法,细化了脉象对症的类别,拓展了切脉诊病的覆盖面,光大了传统切脉诊病独特疗法,达到了“患者不开口,诊断知八九”的良好效果。练就了其诊脉便能概知患者身患何疾、如何治疗的特殊本领。
汪双祥,主治医师,男,满族。1949年3月出生自幼授业于伯父汪阔庭,据汪氏家传族谱记载,河北遵化马兰裕满族汪姓,属满族前身女真族人,本姓完颜,1702年为宋金时期金国皇室一脉,其六世先祖汪双喜在清东陵八旗官兵中素有医名,家藏医学典籍甚丰。其父汪福山,汪阔庭,汪惠庭是第六代子孙,1946年父亲汪福山由马兰裕迁至天津市蓟县出头岭,14岁随伯父汪阔庭学习祖传中医,研究家传医学书籍,继承了先祖中医传承的第七代传人。17岁先后拜本地名医刘春元为师、“神针”张大千为师。从医五十多年来,其勤学古训,博采众长,始终不渝地以最传统的模式传承和研究中医药,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继承、创新和发展了传统切脉诊病法。他结合《内经》学的望诊、《八十一难经》的闻诊、《医宗金鉴》的问诊,灵活运用辩证论治理论,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崇今而不泥古,通过大量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总结出“学习中医,读书不难,治病则难,治病虽难,则诊断更难,惟诊断之难在于辨证,辩证不清焉能治病?”的切身体验。
汪双祥中医师认为,一个好的中医大夫,一是不问,二是不准许病人说。如果先让病人说哪疼哪难受,然后再号脉,那么他不管是专家还是在多大的医院工作,他都是一个“卖药的”。不问而能查病,才是衡量一个大夫有没有水平,是不是真正的大夫的标准。如果一个大夫连这种能力都没有,那么他怎么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治疗得正确呢?是药三分毒,如果诊断不准,就相当于乱下药,不是治人,反是害人了。
汪双祥特别注重对中医人才的帮、传、带,培养了中医药人才近百人。2008年6月被《中外新闻人物》杂志社聘为健康栏目主任,并主持编写了700余万字的《中医综合必读》一书,详述了药方、针灸、方剂等内容的临床应用。2010年8月在第五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上汪双祥被聘为中医药发展产学联盟副主席。2011年5月经中国国学院大学专家委员会评定:荣获《中国国学 国医》学术专家职称,荣获二零一一年年度中国国学大师称号。2013年4月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授予“中国时代改革创新行业年度十大先锋人物”荣誉称号。2013年7月加入中医药发展论坛名人堂。2013年10月被中国老年学会荣任“国家机关老干部老将军健康顾问”。2015年1月被人民日报社联合中共宣部评选为“中国当代神医”的称号。同年7月经《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社理事会批准,授予《中医药与亚健康理事会理事单位》。中医脉诊方面中国当代英杰评选大赛中被选为“中国百位杰出人物”的称号。2016年4月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民主选举,世界中联秘书处批准,当选为世界中联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2016年3月,按现在地球进化总结前人的医学经验自创出:三指诊百病 一心医世人,达到了比现代的仪器强大,准确率高的《汪氏43诊脉法》,能诊出有的仪器诊断不出的疾病,凭脉象能够诊出体内的肿瘤、肿块的大小,急性的、慢性的、是不是遗传的,关于病情确诊问题填补了世界的空白。
2017年4月1日由汪双祥医师主编的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教材《脉诊》由中国中医药出版正式发行。这本书开创了民间中医著作列入国家继续教育教材的先河,作者在2000多年后根据现代人的体质,结合行医50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在先人原有28脉的基础上,自己总结15脉,共43脉。
《脉诊》一书细化了脉象对症的类别,对于各种脉象的主病及辨治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拓展了切脉诊病的覆盖面,弘扬发展了传统切脉诊病独特疗法。并灵活运用辨证论治理论,通过脉象准备判断人体的生理情况,不同的机体状况,找出病情引发的原因,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为21世纪中医脉诊技术提供了新的实践依据,开启中医脉诊的新篇章。
古语说:“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汪双祥专心钻研、刻苦磨练,再加上多年的实践经验,脉诊技术已经达到了精妙的程度,所以他不需要“望闻问”,只凭切脉,也比一般四法合诊的诊断准确得多。他精通内、外、妇、儿和针灸各科,对骨科尤为擅长,还对各种风湿、类风湿、肌瘤、红斑狼疮、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法,。
汪双祥中医师常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医大夫,我认为用爱心和技术为病人解除痛苦,就达到了合格医生的标准。”他的脚步坚实而又踏实,他悬壶济世,为民服务,只为将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传承与弘扬,只为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
汪双祥中医师呼吁呐喊:
中医药学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资源,与人民生命健康、生活幸福密切联系,息息相关。说起民间中医的生存状况,汪双祥医师感慨万千,形容他们是在夹缝中生存。中医自古就是以民间的形式存在着,民间中医千万年以来不断地通过救死扶伤的医疗实践推动着中医理论的发展。现在被西医化的中医管理体制所打压而边缘化,导致中医队伍和临床阵地急剧萎缩,中医事业也进入了空前的低谷。医学是中国近现代输得最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高科技时代,仪器检测诊断、外科手术、危病急救治疗已取得国际领先水平,但是西医、西药和高科技还难以解决疑难杂症,民间医生用中草药治病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西医,如同西方的舰船礼炮,一口气,轰掉了五千年残存的一点智慧。而今西医针对患者的慢性疾病只能够吃药控制,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注射胰岛素、抗过敏药、抑制哮喘的激素、控制乙肝的药物、抑制免疫力的药物,等等无效的药物,控制着病因不是很清楚的疾病。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病人及其家人,甚至博士、教授,会接受服用一个已经说明无效的药,并且同意终生服用?针对西医的开刀手术,拿掉那个组织,那个器官,看似解决了病情,却不知,手术之后,你不是病愈了,而是残废了!永远失去了身上的组织、器官,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他说道,民间中医具有许多优势,他们有许多独特有效的技术和疗法,很受老百姓的欢迎。然而,在当前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民间中医的执业状况不容乐观,多方面的原因限制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这些沉淀在民间具有一定科学和实用价值的方药、方法和诊疗经验,亟待我们去收集、整理、提高、应用。
汪双祥中医师说愿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以自己为代表,为这个群体呼吁呐喊。每个中医大夫应具备“名利淡如水,医德重如山”的行医理念。医术应达到病人不开口,诊病准确的境界,灵活掌握用方和用药,不生搬硬套,在开方中,按脉搏诊断对症开方对症用药,确诊病人病情后,根据病情作出治疗方法,避免误诊、误治,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痛苦,正确的认识中医技术和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每一位中医大夫应灵活运用三指诊脉,体现出中医技术和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医技术和中医药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是维护人民健康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