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健康产业网 > 新闻 > 文章

实现“小病不出乡”,关键在哪?

2017-08-07 11:10:06  阅读:81+

  在“看病难”的背后,凸显出了一个强烈对比的两级情况,相比大城市大医院的门庭若市,县级医院病人量在对比中显得数量寥寥,于是媒体们总结出政府卫生部门针对此情况的举措为“大病不出县”;再往医疗机构三级网的网底走,对比县级公立医院忙碌得“从早到晚”,乡镇医院呈现出门可罗雀的半空置状态。而针对此,政府正花大力气欲将乡镇医院盘活至“小病不出乡”。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生病就直接去大医院,还有很多人“好心相劝”周围人“只要有个头疼发热就一定要去大医院”,于是乎,为了在大医院看病通宵排队挂号等夸张现象层出不穷,而“看病易”的基层医院直接遭到大部分人的忽视。

  抱着“凡事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分析态度,“看病易”的基层医院惨遭“嫌弃”的主要症结到底在哪?其实,仔细分析患者和家属选择某家医院看病的初衷仅仅是“为了治好病”这么简单,因此,“不信任基层医院能治好我的病”是大部分患者不选择即使看病易的基层医院的主因所在。

  这类现象在中国的普遍化也就促成了不论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的就医格局。对此作出反思的卫生部门所做的改革规划就是要实现“大多数生病的人只需去基层医院或者私人诊所,只有疑难病症或者重大疾病,大型医疗机构才会接受转诊”的目标。亦即“分级诊疗”。

  要实现这样的就医格局,那么就要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留在基层,打破不论大小病往大医院跑的状况。而要留住基层病人、取得就医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和人员是关键。

  在设备和人员的问题上,设备又是重中之重。因为,不好的设备乃至没有设备,也是基层医疗机构引不来人才又留不住人才的“杀手”之一。没有设备,就等于战士没有武器,古语还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设备不好,医生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本来应该轻而易举的事情却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这种情况下久了必厌。

  基层医疗机构一般拥有的大型且值钱的设备包括B超、X光机等,CT、MRI因为成本高昂,不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配置单里。放射科作为医院最重要的临床辅助诊断科室,在现代医学架构中,其重要性已经非同寻常,对于预算有限的基层医疗机构来说,X光机在科室中又承担着重责。

  但是,旧一代的X光设备智能化程度低、功能单一,仅靠这类老设备已经无法满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其与城市医院同类设备也相差甚远。想要实现“小病不出乡”,设备升级成为一个关键。而在放射科室、在X光诊断领域,基层医院想要“突围”,智能化与多功能化是制胜高地。目前医院广泛应用的X光设备-DR是直接数字化成像的摄影设备,但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DR的智能化已不仅仅是省去人工的数字化成像以及自动曝光控制,还应包括能实现普放精准诊断的大幅面、高像素透视点片功能;多功能化则是超越静态拍片的限制,在一台X光设备上同时实现拍片、透视、胃肠。更重要的是DR可以实现CT的部分应用,在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及一些疑难杂症的精准诊断上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DR领域最前沿的动态DR设备就能实现此类应用,保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基层患者的诊断需求。

  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曾指出,有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和能力不错的医生队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才可能有信心留在基层接受诊疗服务。

  因此,“小病不出乡”不是空中楼阁,但也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实现,关键还在于涉及各方所采取的切实行动,而行动的关键则在于解决设备和人才问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