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近2000颗外星行星,这也就难怪会有许多星球在某些方面与地球类似。科学家们借助类地指数(ESI)来评估这些外星行星的宜居性,这项指数涉及到它们的半径、密度、表面温度和逃逸速度等多个方面。ESI的范围从0到1,超过0.8就会被归为类地星球。但是,事实上用ESI指标识别类地星球也并非十分可靠。这里列举的就是五颗与地球最相近的类地星球。
Kepler 438b:Kepler 438b在所有已知外星行星中拥有最高的类地指数(ESI=0.88)。这颗星球是2015年科学家们在470光年外的一颗红矮星附近发现的,它的半径只比地球大12%。它的运转周期为35天,而且处于恒星的宜居带中。如果这颗星球的构成是岩石,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4倍,表面温度在0-60℃之间。
Gliese 667Cc:Gliese 667Cc(ESI=0.85)发现于2011年,它位于24光年外的一个三星系统中。这颗星球的质量估计为地球的3.8倍,但是我们并不清楚它的尺寸。这是因为这颗星球并不会从它的恒星前通过,这就使我们无法测量它的半径。它的轨道周期为28天,它也位于星系的宜居带中,科学家估计它的表面温度大约在5℃左右。
Kepler 442b:Kepler 442b(ESI=0.84)发现于2015年,它的体型大约是地球的1.3倍。它所周期运转的恒星比太阳温度稍低,距离地球大约1100光年。它的轨道周期为112天,虽然它也处于宜居带中,但是它的表面温度可能低到零下40℃。相比之下,火星极点区域在冬季的温度能够达到零下125℃。我们也不清楚它的质量,但是如果它是岩石星球,它的质量或许只有地球的2.3倍。
Kepler 62e & 62f:这两颗星球(ESI分别为0.83和0.67)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2013年观测到的,它们当时重叠在自己的寄主星前。这颗恒星距离我们大约1200光年,比太阳温度稍低。这两颗行星的半径分别为地球半径的1.6倍和1.4倍。它们的轨道周期分别为122天和267天,这就意味着它们均处于宜居带中。虽然还没有测量过它们的质量,但是科学家估计每颗星球的质量都超过地球30倍以上。每颗星球是否有液态水存在于表面,取决于它们的大气构成。
Kepler 452b:Kepler 452b(ESI=0.83)发现于2015年,是我们发现的第一颗围绕与太阳类似的恒星运转的宜居带星球。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6倍,它的运转周期为385天。这颗星球距离我们约有1400光年,但是由于恒星太过昏暗使我们无法测量它的活动,因此无法得知它的质量。但是科学家们预测它的质量最少是地球的5倍,而且它的表面温度预计在零下20℃到1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