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到26日,长三角城市群肝胆胰外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2018公济肝胆胰及移植高峰论坛在沪盛大召开。上海易毕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毕恩)携全球独家专利5hmC高通量检测技术亮相大会,引起众多参会专家的浓厚兴趣。与易毕恩联合研发肝癌辅助诊断产品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出席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为积极响应十九大精神,落实《“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整体框架下,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六家单位共同发起,轮值担任联盟主席,联合区域城市医院共同参与,成立“长三角城市群肝胆胰外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会议由长三角城市群肝胆胰外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共同主办,受到国家卫计委和长三角各级卫生部门和卫生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更是受到《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及《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国内顶尖杂志的学术支持。本次大会内容由长三角城市群肝胆胰外科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 2018 公济肝胆胰及移植高峰论坛两个会议部分组成。会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安排紧凑,不管是讲题的设计,还是邀请嘉宾的名单选择等都颇为用心。
大会名誉主席彭志海教授(左)为大会开场致辞
本届轮值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钟林教授介绍联盟的由来、成立初衷及未来举措
本次长三角城市群肝胆胰外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的成立仪式,共有来自联盟成员的 117 家医院的代表出席了本次授牌仪式,卫生部人体器官捐献事业部高新部副部长、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候任主委薛武军教授、华山医院蔡端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甲梅教授分别对此次联盟成立大会致辞,并给予了深切的寄语和鼓励。
参会院士与教授
此次会议不但荣幸邀请了郑树森院士(一排左)、王学浩院士(一排右)、樊嘉院士(二排左)、夏强教授(二排右)、钦伦秀教授(三排左)这样移植、肿瘤领域的顶级专家前来主持和授课,更邀请到了国际知名免疫学家、日本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中心李晓康(三排右一)及 Sakamato Seisuke 教授(三排右二)前来交流,同时近 50 名行业大咖对大会各章节分别作了精彩纷呈的讲座和点评。在上海初秋的濛濛细雨中,大会吸引了将近 500 人前来参会,除了江、浙、沪、皖长三角地区的联盟成员外,还有来自天津、山东等地慕名而来的业界同仁。
参会专家在参会间隙了解5hmC高通量检测技术
作为本次大会和高峰论坛的支持方,易毕恩在展台上向参会人士介绍了5hmC检测技术应用于肝癌辅助诊断的临床研究进展。5-羟甲基胞嘧啶(5hmC)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DNA修饰之一,目前被认为与基因调控和疾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一种疾病早期诊断的标志。但由于5hmC不能使用传统的亚硫酸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进行检测,加之血液中cfDNA含量极低,现有手段难以检测微量5hmC,故而限制了对cfDNA羟甲基化的研究。著名科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何川教授在现代生物学技术中嵌入了最新的化学合成技术,研发出化学标记检测技术(Nano-hmC-Seal),使其能够稳定重现微量DNA要求下的样本检测,为临床使用铺平了道路。
参会人士向易毕恩咨询5hmC高通量检测技术
据介绍,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何川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王红阳院士等专家联合开展了大规模临床研究,在临床上收集了3000例样本,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利用肝癌样品和健康良性样品的差异基因建立5hmC肝癌诊断模型,近期得出研究结论:应用5-羟甲基胞嘧啶(5hmC)高通量检测技术可使肝癌检测灵敏度达90%、特异性达94%,可实现较之现有诊断技术更好的辅助诊断。
众所周知,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很重要,因为肝癌的症状在早期很不明显,一般就诊时就已到中晚期,甚至已向肺部等处转移。目前运用传统检测手法,有40%的早期患者无法被检测出肝癌,这也成为影响我国肝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基于表观遗传在肿瘤早期筛查方面的特性,5hmC高通量检测专利技术的发明,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可能。这一检测技术用于临床,不仅将能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还能早期监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